联系人:解女士
电话:0535-4832362/4832360
手机:15153561732
邮箱:ytbaobeisw@163.com
地址:烟台市开发区深圳大街79号
网址:www.fuyuanjiaodai.com
每次只要一说起吃水果的事情,马上就会有一大堆问题接踵而至:饭前吃水果听说会伤胃?饭后也不能吃水果,听说水果会在胃里发酵?是不是有些水果空腹坚决不能吃,比如圣女果和橘子?有些水果特别适合饭后吃,是因为里面的酵素会帮助消化?听说晚上吃水果伤身体,早上是金水果,晚上是烂水果?水果必须饭后两小时再吃吗?
总之一句话,“吃水果得讲究时间”的说法,已经深入人心。(图片来源:http://www.pexels.com)
其实仔细看看各种说法,并没有人说饭前不能吃水果,而是说“空腹不能吃水果”。
第一个理由是,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,再吃富含有机酸的水果,对胃有一定刺激。这话只对胃病患者有点道理,因为水果里那点有机酸的酸度,pH 值只有3~5,和pH值可以低于2的胃酸(货真价实的盐酸)相比,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。倒不如说,水果中所含的有机酸和有机酸盐有缓冲剂的作用,不会让胃里的酸度下降,甚至可能是相反的。
还有第三个理由,说水果糖分比较高,空腹吃容易产酸,并造成呃逆,等等。这个理由对胃肠健康的人来说不成立,因为糖分在胃里根本不会被消化,而是在小肠中被消化的。如果糖分较高便不能吃,那么在饭前,巧克力、饼干、蛋糕和糖果之类都不能吃了,各种甜饮料和甜汤也不能喝了,因为它们都是高糖分食品。所谓产酸,无非是细菌繁殖而把糖分分解掉,产生多种有机酸。假如胃肠功能正常,胃酸足够强大,水果里的细菌会被胃酸灭掉,细菌也就繁殖不起来,自然谈不上什么产酸问题。
真正需要注意的,倒是坊间传说中没有提及的两个理由:一是水果中含有蛋白酶,有可能伤害胃肠黏膜;二是水果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,比如单宁、花青素、原花青素和酚酸等,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。那些胃肠功能本来就很弱,或有胃肠疾病的人,其消化道黏膜本来就有炎症或伤口,更容易被水果中的蛋白酶或单宁所伤害;其消化液分泌本来就不足,消化酶的活性若再被多酚类物质降低,就会加剧消化不良问题。对他们而言,富含蛋白酶的水果包括芒果、木瓜、菠萝、猕猴桃、无花果等,的确不适合在空腹时吃得太多。
(题外话:嫩肉粉里主要用的就是这些蛋白酶。用菠萝汁泡牛肉有嫩化牛肉的效果,也是因为蛋白酶哦。吃菠萝的时候感觉刺嘴,就是因为蛋白酶消化了我们的口腔和舌头黏膜中的蛋白质。)
那么,饭后吃水果为何不好呢?传说中的理由是这样的: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进水果,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,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,而是在胃内发酵,从而引起腹胀、腹泻或便秘等症状,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
听起来似乎有理,但它的前提是,吃水果之前已经很饱,而且水果吃的数量比较大,导致长时间滞留胃中,胃酸分泌量又不足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,从而导致细菌在胃里繁殖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,造成胃肠不适。那些胃酸不足、胃动力较差的人,相对容易出现这种情况,需要适当注意控制饭后吃水果的数量。胃动力强、胃酸分泌正常、饭后吃水果数量较小的人,并不用担心这种情况。
同时,胃酸不足的人,吃大量的水果会起到稀释胃酸和缓冲胃酸的作用,使胃的pH值升高,而达不到足够的酸度。前面说到,水果中不仅有很多水分,而且其中所含的单宁和有机酸/有机酸盐等物质可以构成缓冲体系,使胃的酸度发生变化(缓冲液的事儿好像中学就学过了)。如果酸度不足,既不能起到杀菌作用,也不能起到活化胃蛋白酶的作用,还会妨碍盐酸使矿物质充分离子化,当然会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。
(图片来源: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)
①如果消化能力差,或胃中感觉饱胀,就不必饭前吃水果,也不必饭后马上吃水果。同时,一次吃水果的数量不要过多,以少量多次为宜。
②如果消化能力强,那么饭前吃水果,或饭后马上吃水果,都没关系。在能够正常消化水果的情况下,还要考虑自己是需要增重还是减重,是否为高血压、高血脂患者。
③如果是需要增重,那么最好用餐前不要吃水果,以免影响消化酶的活性,或者影响吃正餐的胃口。
④如果是超重肥胖,或者有高血压、高血脂问题,那么餐前吃水果是件好事。先吃些水分大、热量低的水果,有利于减少用餐时的急迫感,放慢进食速度,少吃一些热量更高的饭菜,有利于控制体重。对高血压、高血脂患者来说,增加一些水果的摄入量,用它替代一小部分主食,可以大大增加钾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,有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。
至于晚上吃水果,当然是没问题的。和方便面、烤串之类相比,苹果更适合作夜宵。它热量不高,也不至于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睡眠。关键是,要在晚餐时少吃几口,把水果所含的热量让出来,否则就有可能增肥了。晚上吃水果的数量也要合理,假如晚上一口气吃半个大西瓜,当然不是明智之举了。
来源:烟台BBIN宝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网址:http://www.fuyuanjiaodai.com
(网络收集文章,著作权归原作者,侵权即删)